发展巡礼
发展巡礼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巡礼 -> 正文

交通学院:凝心聚力 踔厉奋发 奋力开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4日 10:18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交通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瞄准学校“双一流”建设主要任务,系统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聚焦学科建设,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优势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大交通”育人新体系;强化科研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学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统领作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与主题教育见行见效;二是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党建实效,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确保校院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引领和保障学院高质量发展;三是树牢融合意识、强化协同发展,牢固树立基层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意识,坚持党建与业务“一盘棋”。

学院党委获评“山东省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并顺利通过中期评估,获评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课程思政示范学院建设单位”,3个党支部获评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委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获评“山东省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优秀成果”,多人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党务工作先锋”、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创新能力

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围绕“凝练学科特色、完善实验条件、提升服务能力”三个核心领域,全面提升学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是明确学科定位,深挖学科底蕴。打造具有交通特色的学科体系,形成了新能源动力系统控制与安全、交通大数据及交通智慧化、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建造与运维等特色发展方向,架构起支撑学院快速发展的四梁八柱。二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夯实科研基础。新增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青岛市级科研平台、10余个校级平台,实现了学院科研平台建设的新跨越,科研设备投入1500余万元,丰富了学科实验设备,提高了专业研究能力。三是强化科研创新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院作为全校第一个成立院级理事会的教学单位,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拓展校企、校地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学科影响力,实现自主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无缝对接。学院现有理事单位180余家,累计签订合作项目43项,合同经费3718万元。

2024年,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软科排名全国第27名,较上年前进22名,进入全国前40%行列,实现新突破;增设智能电动车辆二级学科硕士点、智慧交通新工科专业;交通运输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7项,实现科研经费破亿元,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7项,技术转让与成果转化收益700余万元。

建强师资队伍,提高育人质量

学院坚持以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激发育人活力,全面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一是引育并举,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坚持师德优先、能力优先的管理理念,多措并举吸引优秀人才,全职引进“山海英才”3人,3人入选“青年泰山学者”,1人获评山东省青年托举人才,组建3支高水平人才科研团队,学院获评校“人才工作先进单位”。二是优化结构,构建梯队合理师资团队,学院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90%,具有海外经历的专任教师占比24.6%,构建了年龄、学历、职称和学科背景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三是提升教学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学院成立课程思政工作室、课程思政特色党小组、“国基”突击队等,通过“传帮带”机制、教学研讨沙龙、科研攻关小组等形式,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学科研能力双提升,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学院获评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荣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中国煤炭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承担山东省教改项目、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等省级教学项目30余项,获山东省教学竞赛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10余人获评“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校“教书育人楷模”、“优秀教师”、“难忘恩师”、“优秀辅导员”、“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荣誉称号。

深化三全育人,培养时代新人

学院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使命,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的交通领域拔尖创新人才。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将思政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确保党的领导贯穿育人全过程。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抓实管理干部、专任教师和学生骨干三支队伍,凝聚育人合力,形成全员参与、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三是坚持思想价值领航,夯实课程思政根基,开展志愿实践育人,凝练学院文化,打造“三全育人”品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育人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通心相随”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打造“大手拉小手、共走安全路”交通安全知识宣讲特色品牌项目,年均举办10余场宣讲活动,相关事迹相继受到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等2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2024年,本科毕业生深造率为44.13%,毕业生年底去向落实率为92.36%,位居学校前列。发表SCI等高水平论文2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组建“行远”科技创新团队,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重点赛事中,年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

展望未来,学院党委将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院师生,紧紧围绕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任务,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功成有我的担当意识,凝心聚力、踔厉奋发,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学校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交通学院全体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