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教育党支部是贯彻落实学校基层党支部“六化”建设实施意见的实践成果,是学院将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相结合、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特色品牌。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以培养“依法治国”的政治精英、“守正创新”的学术精英、“维护公平”的法律精英、“中国立场”的涉外精英、“人民至上”的民族精英新时代法治人才为现实责任,全力塑造信党爱党为党、尊法守法用法的新时代大学生特有品质,努力讲好“文化兴邦、法治强国”的中国故事,现已成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的擎天柱、普法宣传的主攻手、服务社会的排头兵、“成才筑梦”的先锋队!

党支部坚持政治建设统领化、组织生活规范化、团结凝聚日常化、表率发挥引领化、规章制度体系化、支部品牌特色化,围绕“一颗公心、一支硬笔、一张铁嘴”的“三个一”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凝练“一线两品三方”党建工作体系,全力推动党支部工作走深走实、落实落细、见行见效,努力把党支部打造成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面提升的坚强战斗堡垒。党支部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获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思想引领,聚焦“一线”,让党支部凝心铸魂
聚焦“党建+法治”主线统领,发挥好法治特色与优势,丰富学习载体、创新学习方式、务求学习实效。坚持及时跟进学。坚持“每日学习十分钟”“每年主讲一党课”学习安排,通过共同学习、共同备课、共讲一课的形式,变党课“一人讲”为“多人讲”,变“固定课堂”为“流动课堂”,深化“成员自学、支委领学、全体研学”长效学习机制。坚持融会贯通学。打造“重点节日重点学”“特殊对象特殊学”学习品牌,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6·1国际儿童节”等重要节日针对消费者群体、儿童群体等开展针对性内容学习,充分发挥校园日常教育主阵地作用。坚持形式多样学。使用“学习强国”等网络资源做到随时学、随地学,将网络平台转化为“掌上课堂”;实施“青心好学”“青苗培训”“青马工程”“青英文法”“青葵团课”等“青年成长助力计划”;参观党史纪念馆、党性教育基地等,“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被CCTV13“沿着高速看中国”报道。坚持资源共享学。通过“师生共建”“校内外共建”等支部共建活动,将理论研究与专业实践贯穿支部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学术创新中追求卓越,在法律服务中激发基层活力。
强基固本,深化“两品”,让党支部提质增效
持续“三点发力”,让“品质内涵建设”见行见效。积极探索支部建设新方式、党员教育新模式、党员活动新形式,多措并举抓实抓深支部品质建设。一是在“严”上发力,着力把党支部班子建设好。编制年度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和理论学习计划,将支部工作按照理论学习、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特色工作等类别进行布置,安排各支委分别牵头负责。二是在“管”上发力,着力把党员队伍建设好。把支部建设与学生管理结合起来,与团支部、宿舍等阵地建设统筹起来,以抓党建促管理、促学习、促成长紧密结合;建设“红色坐标系”,夯实党员队伍建设,发展程序作原点、教育培训为横轴、分类管理为纵轴,实现优秀团员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全程建设机制。三是在“广”上发力,着力把宣传阵地建设好。支部成员多身兼学生会、研究生会、珠山法学论坛等学生组织负责人,逐渐形成了学生党建引领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围绕学生党建的工作格局。
坚持“双管齐下”,让“品牌外延建设”有声有色。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专业优势,大力实施品牌创建活动。一是坚持“冒热气”,打造“党建+法治”宣讲品牌。以“法治教育党支部”为主体,学生会、研究生会、珠山法学论坛、法协会、民法典宣讲团、宪法宣讲团协同联动,在校内外开展“红色法文化”特色宣讲活动,每年累计开展主题宣讲20多场,宣讲受众超过2000人,覆盖青岛、临沂、泰安、潍坊等地。二是坚持“接地气”,打造“实践+志愿”服务品牌。站在“服务他人成就自己”的高度、秉持“服务学校提升自我”的理念、坚定“服务社会奉献自我”的信念,形成“1+1+1+N”组队方式、“学生-组织-服务地”实践育人模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发展。
示范引领,带动“三方”,让党支部浚源固本
引导支部成员争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增强表率意识。一是苦练本领、锻打真功,引领在校生,让人才培养结硕果。支部1人获“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4人获“国家奖学金”,2人获“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2人获“山东省优秀学生”,4人获“山东省优秀毕业生”,13人升学至985、211高校硕士深造。在这些优秀党员的引领下,依托“党团班一体化”,辐射学院团支部、辐射广大团员青年,全方位、多立体实现“组织覆盖”。二是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竞赛促成长,让综合发展树标杆。一名党员就是一名旗帜,支部成员获全国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国家三等奖等国家级奖项30余项,获山东省“学宪法 讲宪法”法治素养知识竞赛特等奖等省部级奖项20余项,获“山东省优秀学生”等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30余人,成为全院学生心中的“成长带头人”。三是不忘初心、服务为民,感染老百姓,让社会影响增实效。用自己的法律知识为老百姓解愁事、解难事是全体党员的共同追求。支部党员中有1人用国家奖学金为郯城捐献希望小屋,1人入选山东省高校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师生宣讲团;1人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做主题演讲,累计访问人数超过60万;6支团队获山东省暑期三下乡优秀服务队,1支团队被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致信表扬,相关事迹多次被人民网、大众网、中国青年报、山东教育卫视等60多家媒体报道。

党支部始终致力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致力形成“一心两翼三色四抓五加”青春舰,全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围绕“一个初心”总体部署。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创新党建育人新模式。
创建“两翼格局”保驾护航。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凝聚党支部发展力量,提高党支部建设水平。
聚焦“三种底色”培根铸魂。着力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养过硬”“家国情怀强烈”的新时代大学生党员。
强化“四个抓实”凝心聚力。抓实政治建设,做到思想不乱;抓实党员培养,做到发展不松;抓实纪律规范,做到监督不弱;抓实志愿服务,做到奉献不断。
坚持“五+模式”全面发展。坚持“自主学习+集体研讨”,确保理论学习“更长效”;坚持“专题教育+法治思想”,确保主责主业“更坚定”;坚持“服务对象+重点节日”,确保志愿服务“更丰富”;坚持“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确保技能提升“更有效”;坚持“校内校外+宣讲宣传”,确保特色品牌“更多元”。

郯城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