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科技事业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
切问国之所需,书写时代答卷。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将科技创新工作置于国家战略需求与教育强国强省建设的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并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作出系统性部署。明确提出,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持续提高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中展现新作为。这一部署既是学校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与“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也是加快建设工科主导、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关键路径。
回望历史辙印,已走过74年光辉历程的山东科技大学,一直涌动着创新的力量。创新早已融入骨血,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科大人。展开历史的画卷,创新如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创造了很多奇迹。特别是近年来,自研无人船出征南极、测深技术搭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控制系统应用于高速列车等一系列高水平创新成果频频亮相于聚光灯下,学校科研经费总量、高级别科研项目、高能级科研平台和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持续突破,这都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注入强大动能。
审视当下坐标,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在山东科技大学被放到一个更新的、更高的维度来认知和解析。党代会确立“一三六八十”战略布局,八项重点任务中,“强化高水平有组织科研”“增强服务创新发展能力”两项围绕创新谋划布局;十大工程中,“科技创新跃升工程”“服务发展增效工程”“数智赋能创新工程”三项与创新紧密关联。学校党代会立足新发展格局,以高标准、系统性部署科技创新工作,全面绘制“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为学校实现内涵式注入核心动能。
目前,正是学校全力冲击“双一流”的关键时期,在前不久的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会上,省委省政府也对学校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提出具体要求,指出要提升创新效能,强化高能级平台建设,加大高水平科研攻坚,提升标志性成果产出,在承担重大战略任务、解决社会发展难题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这是学校以科技创新推动“双一流”建设的总方向,是“强国强省建设,山科何为”这个“时代之问”和“实践之问”的生动注解。
新时期、新环境、新形势对于学校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山东科技大学身处更难得的发展机遇之中,舞台更广阔,挑战更复杂,科技创新既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是一个省属重点大学担当历史责任的抱负。
我们要牢记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嘱托,坚决落实第四次党代会的安排部署,把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按照党代会绘制的“施工图”“路线图”,深入实施人才强校、学术兴校、融合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让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要充分发挥人才、平台和资源优势,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国之大者”,瞄准科技前沿,积极推进有组织科研、强化有价值产出,聚力在“建设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上“开花结果”,不断厚植“冲一流”竞争优势。
要加快推进高能级科研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好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力打造梯次衔接、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能级平台协同创新体系,努力实现平台建设的提档升级,更好地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要呼应地方发展需求,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充分激发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聚焦山东省十强产业、八大发展战略、九个强省突破需求,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切实将科技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学校“走在前、挑大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的“必答题”,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答卷人。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高效的落实,全面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以科研之力书写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奋力把党代会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