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交通学院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五个到位”,瞄准“五个提升”,夯实党建工作基础,着力解决制约事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和短板,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发挥政治功能,确保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落实到位,提升政治领导力
加强党建制度体系建设,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制定并落实《议事规则》,每年召开10余次党委会、20余次党政联席会议。学院党委获评“山东省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学院党委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获评“山东省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优秀成果”。
深化党建联建共建机制,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效能。以党建共建为纽带,赴山东高速集团、山东省公路桥梁检测中心等调研,精准对接行业新特点、新技术,共同推进交通绿色化、智慧化发展。与临沂市郯城县交通运输局签署党建共建合作协议书,构建深层次、全方位、多形式的校地合作新模式。

学院党委与临沂市郯城县交通运输局开展党建共建
以党建引领筑发展之基,打造实践育人新高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推动科教产教协同育人,建设省级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校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0余个。与临沂市郯城县“第一书记”沟通对接,遴选20余名品学兼优学生组建“通途兴农”实践团,成立临时党团组织,合作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基地。
二、强化政治监督,确保政治把关作用到位,提升政治执行力

学院获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加强作风建设,履行主体责任,提升工作效能。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围绕师生重大关切、学院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形成6篇工作案例和调研报告。2021年、2023年,学院两次获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持续纠治“四风”,定期与师生代表座谈交流,解决师生员工关注的难点问题,确保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严明纪律规矩,全面从严治党,筑牢廉洁防线。组织参观保密宣传展览,定期开展廉政谈话,增强师生党员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抓牢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每年召开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会,从严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创新党建载体,把握正确方向,凝聚特色亮点。成立“国基”党员突击队,选拔科研攻关能力强的青年党员骨干教师担任队长,定期组织队员围绕研究目标、关键问题、技术路线等研讨。2024年,获批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运输工程软科排名升至第27名,前进22名,位列全国前40%。
三、坚持培根铸魂,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到位,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理论武装、凝心铸魂,把好政治建设“方向盘”。严格执行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科学制定学习计划,每年分别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教职工集中学习20余次。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多样化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特色活动“红色放映厅”,共开展红色电影展映95期,受益师生23000余人次。

学院积极开展红色放映厅活动
强基固本、守正创新,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强化领导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在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学生公寓文化活动微视频获山东省三等奖。2024年毕业生年底去向落实率为92.36%,本科毕业生深造率为44.13%,位居学校前列。
加强学习、提升水平,强化思政研究“基本功”。坚持以理论研究推动工作实践创新,思政案例《构建“一三六”体系,跑出“三全育人”的交通加速度》获评学校2023年优秀创新工作案例,2篇思政论文获评2023年度优秀思政论文成果奖。围绕思政体系建设、课程思政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近两年在正式期刊发表理论研究论文20余篇。
四、突出党建质量,确保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提升支部战斗力
选育并重、建强队伍,打造基层党建“组工铁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实现全覆盖,选优配强支委成员。交通运输系党支部获评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研究生党支部获评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研究生样板党支部”,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党务工作先锋”1人,获评学校教书育人楷模2人、优秀共产党员2人、优秀党务工作者2人、优秀辅导员2人。
聚焦特色、突出亮点,擦亮党建引领“金字招牌”。深化“通心相随”志愿服务品牌建设,相关事迹被人民网等20余家媒体报道。“课程思政”党小组定期组织党建主题研讨,构建与交通强国建设思政案例库,获全国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一等奖、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劳动教育典型教学案例,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

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讲志愿服务活动
政治引领、引才留才,蓄好教师队伍“源头活水”。实施学科带头人培育、引进工程,获评学校“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人,自主培养并获评山东省青年托举人才1人。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青年博士,近两年引进10名博士,其中8人入选学校菁英计划高层次人才。
五、聚焦协同创新,确保推动改革发展到位,提升党建业务融合度
谋定发展思路,推动学科建设体系由“大而全”到“有特色”。围绕陆路交通、轨道交通和港口海运等形成新能源动力系统开发技术、智慧交通智能感控等特色方向。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加强多领域集成创新,获批智能电动车辆二级学科硕士点。近两年争取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不断丰富学科实验设备,大大提高了燃料电池测试、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能力。
提高建设标准,推动教育教学建设由“几枝花”到“满园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交通运输专业,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获批学校“智能电动车辆特色班”;交通运输系获评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获山东省研究生重大教改项目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两年来,连续获中国煤炭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安全宣传教育优质课一等奖等。
拓展对接渠道,推动科研平台建设由“底子薄”到“上层次”。紧跟行业发展动态和研究热点,邀请高水平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整合科研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强强联合,学院成功获批山东省氢电复合动力系统控制与安全重点实验室、青岛市综合交通大数据重点实验室。

学院教师在交通运输类教学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
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定信心、凝聚共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创新工作模式,突出工作实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为建设高水平科技大学贡献交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