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巡礼
发展巡礼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巡礼 -> 正文

保卫部:夯基固本筑屏障 智慧赋能开新局 为学校高质量安全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6日 17:31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学校的安全稳定则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提与保障。自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保卫部在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为学校的高质量安全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地方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构建“三个一”责任体系,一以贯之打通安全责任全链条

坚持“一盘棋”工作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高水平安全,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也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保障。学校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联动、全员共同参与”的“一盘棋”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责任体系。

落实安全责任“一张网”。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原则和“三管三必须”的工作要求,制定《校园安全管理办法》,全面落实监管责任“横到边”,细化主体责任“纵到底”,形成“党委统筹—部门协同—院系落实—师生参与”的一张“网格化”的安全管理工作体系。

用好量化考核“一张表”。制定《安全工作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实现安全责任从“模糊定性”向“精准定量”转变,运用量化的“一张表”,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实施安全工作量化考核并计入年度绩效,形成“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落实有动力”的良性机制,提高了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

二、夯实“三防”基础建设,智慧赋能织密风险防控网络

强化人防核心,建强专业队伍。人防是校园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学校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安全管理队伍,涵盖应急处突、学生志愿者、特种岗位及外聘安保力量,通过常态化培训演练、监督考核和技能竞赛,不断提升队伍实战能力。同时,建立“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等荣誉评选机制,树立典型标杆,激发队伍积极性,营造争先创优氛围。

筑牢物防基础,提升安全防线物防是校园安全的坚实基础。学校建设了具有省内一流水平的校园警务室,配备微型消防站、校园警务室、应急指挥中心等基础设施,开展全市首家高校一码通工作,实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与公安平台数据互联。更新老旧楼宇及重点实验室1.4万余个消防点位,实时监测烟感、水压等全天候实时监测。

强化技防支撑,构建智慧安防技防是校园安全的重要手段。依托应急指挥中心中枢平台,整合消防可视化系统、“校园天眼”工程、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安全隐患随手拍等信息化资源平台,实现监控数据一屏统览、突发事件秒级响应、处置力量精准调度,构建“一点报警、多级联动”智能响应机制。

三、管理与服务双向融合,构建共生共治的安全育人生态

坚持将安全管理与人文服务深度融合,以文化浸润促理念认同,以机制创新促效能升级,推动师生从“被动遵守”转向“主动共建”,实现安全治理与育人成效的同频共振。

深化安全文化浸润,厚植师生共治根基。安全文化是校园安全的精神支柱。按照“微空间”与“沉浸感”两大原则建立“山东科技大学安全教育基地”,融合国家安全、反邪教、防毒禁毒、反电信诈骗、实验室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范自然灾害、防溺水安全及应急救护等安全模块,为师生提供安全培训、实景体验等服务。开发“大学生应急生存教育”在线课程,编写《大学生安全教育与应急能力培养》教材,建设“平安山科”微信公众号,推动安全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生活。

创新校地协同服务,打造安全治理共同体。校地协同是提升校园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保卫部根植“大安全”管理服务理念,与属地公安、消防、边检等部门开展党建共建,建立“嵙盾”党建服务品牌,以党建为引领,促进资源共享与协作、安全教育与宣传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构建“风险联防、隐患联治、应急联动”的校地协同机制。

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及时化解风险隐患。校内各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将安全宣教与心理健康辅导、网络文明引导等深度融合,做到“隐患预警前置化、诉求响应即时化、矛盾化解温情化”,以有温度的服务筑牢安全稳定防线。

近年来,学校安全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学校三次荣获省教育厅“安全工作先进集体”,二次荣获省公安厅“维稳安保工作成绩突出集体”,一次荣获省公安厅“集体二等功”。

2025年,学校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吹响了建设工科主导、特色鲜明的世界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号角。站在学校发展新的起点上,保卫部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不负党委嘱托,牢记初心使命,努力开创学校安全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党建引领,促进党建安全融合。坚持党建和安全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安全工作质量检验党建工作成效。打造“嵙盾”党建品牌,深化与地方政府、公安机关、消防部门等党建共建和业务合作,开展政治理论联学、党日活动联办、校情警情会商、安全教育协同、工作联络互通等活动,借助社会力量更好维护校园安全,用“红色引擎”点亮“安全绿灯”。

二、深化顶层设计,构建安全长效机制。围绕“一三六八十”的战略布局,一心一意服务发展大局,主动将安全治理深度融入学校“双一流”建设进程。制定《山东科技大学安全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实施办法》,健全安全督导长效机制,落实“安全与发展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将安全责任细化到岗、落实到人,实现“教学科研推进到哪里,安全防线就延伸到哪里”,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的合力。

三、凝练安全思想,铸就安全精神坐标。坚持“思想先行”原则,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转化为“安全育人”生动实践。深入推进师生安全意识提升工程,开设“安全素养与应急能力”通识课程,融入消防、网络、心理、反诈等实操技能培训,实行“理论考核+实操认证”双达标制度,将安全规范升华为文化自觉。在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各类重要节点,通过组织开展消防运动会、反诈节目展演、安全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安全知识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员”的治理新格局。

四、强化技防建设,提升风险防控效能。逐步整合学校各类数据资源(电气监测、消防监测、车辆分析、人员分析等),以前沿技术赋能安全风险防控,构建“无人机空中巡查+地面巡逻+网格员值守”的“空天地人”立体防控体系,形成“监测-预警-处置”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不断强化学校应急指挥中心“神经中枢”功能,以数字化改革全面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五、锻造专业队伍,强化应急处突能力。学校以“专业化建设、实战化训练、体系化保障”的总体思路,持续深化安全队伍建设改革,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校园安全队伍。加强与驻地政府公安、消防、交通、应急管理、边检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开展“无脚本”实战化应急演练,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切实筑牢校园安全最后一道防线。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面对教育强国、强省建设的时代重任,在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全校安全工作干部将围绕“一三六八十”的战略布局,勇担使命走在前,砥砺奋进创一流,用实际行动向党委和全校师生交出一份满意的安全答卷。

undefined

与驻地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党建共建

undefined

学校第四届消防运动会开幕式

undefined

学校安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