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声音
党代会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代会声音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铸魂育人担使命 凝心聚力启新程——以马院之为书写党代会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8日 08:20 

新蓝图鼓舞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为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奋进方向。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一三六八十”战略布局,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提高思政课建设质量为核心,以增强教师综合素养为关键,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突破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凝心聚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山科基因的时代新人,奋力谱写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新篇章。

党建引领聚合力 强基赋能促发展

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方向。加强政治引领“高度”,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强化学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思想武装“厚度”,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作用,深化“研讨式理论学习”品牌内涵建设,打造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养过硬,有担当、善作为的党员队伍。

坚持以党建激活发展动能。加强组织建设“力度”,实施深化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持续推进党支部“六化”建设,培育建成规范型、学习型、创新型的战斗堡垒;加强制度建设“刚度”,进一步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推动党员在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中锤炼优良作风。

坚持以党建夯实发展基础。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严度”,严格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强化巡察整改,以治党从严促进治院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强与业务融合“深度”,紧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党建目标,不断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以“党建+”模式引领建设名师工作室、科研平台、校外合作党建共建基地。

深耕育人主阵地 守正创新铸根魂

创新打造思政“金课”。坚持以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建设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为关键,以思政课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教育教学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吸引力为评价标准,探索智慧教学新路径,引入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创建数字思政科教馆,不断提升思政课堂育人成效,推动思政课质量建设迈上新台阶。

构建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体系。坚持运用系统思维,秉承“共性筑基、特色彰显、优势互促”的建设理念,通过课程共享、师资共培、学科共建的途径,加强统筹协调、资源整合、教研协同、技术赋能,实施“一体联动”式的思政课建设,推动多校区统一化思政课建设与管理深入发展,切实增强三校区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效果。

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坚持引才与育才并重,力争在未来两年内,柔性引进1—2名国家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出2名省级人才,引进5名以上高水平青年博士。深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头雁引领,完善思政课教师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每年对全体思政课教师至少进行1次校级培训。

协同创新筑平台 集智突破攀高峰

建好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突破为目标,以学院科研团队建设为抓手,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健全团队运行机制与团队经费支持制度;夯实平台支撑,打造助力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的数字思政平台,建好用好“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等平台;加强交叉学科研究,加强马理学科和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交叉合作。

增强科研创新活力。贯彻执行学校有组织科研特色文科发展要求,以中青年博士为重点,积极动员申报高水平课题工作,开展中青年博士高层次科创培育活动;以学术交流为载体,举办“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暑期高级研修班、“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选派师生参加学术研修培训,促进专业成长;以党支部书记抓科研为依托,推动有组织科研有效开展,形成特色鲜明研究体系。

打造研究生培养高地。强化研究生全过程培养,加大实践环节培养力度,注重创新能力提升,通过设立研究生博士奖励金、创新基金、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每年选派30名左右学生参加学术交流等措施,激发研究生创新热情和科研潜力。

扎根实践守初心 知行合一显担当

打造“思政+”服务品牌。发挥学院学科和理论优势,组织师生理论宣讲团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定期开展理论宣讲活动,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确保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打造“智汇+”献策品牌。聚众智谋良策,组织教师围绕重大现实问题、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经验总结开展社会调研,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咨询,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与党政部门联合产出高质量应用型成果。

打造“实践+”育人品牌。发挥现有国家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省级思政研修基地作用,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完善“校地企”协同育人模式,开辟校内外育人实践新阵地。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始终与学校党委同心同德,始终与学校发展命运与共,始终与全体山科人一起砥砺奋进、铸就辉煌,共同书写新时期“奋进之笔”!